挺进邻居人妻雪白的身体韩国电影,婷婷99精品国产91久久综合,日本一区二区三区国产,久久伊人蜜桃AV一区二区

您好,歡迎來到南京薪算盤財務管理有限公司

小程序

qrCode

搜索

首頁 > 代理記賬> 并購重組債務承擔的稅收定性(三) ——原股東清收資產(chǎn)的稅收定性
并購重組債務承擔的稅收定性(三) ——原股東清收資產(chǎn)的稅收定性

訪問量:196 | 作者:南京薪算盤財務管理有限公司 | 2021-09-14 04:44:42

摘要:正如《國家稅務總局關于股權轉讓收入征收個人所得稅問題的批復》(國稅函[2007]244號)所說的,在有些股權轉讓交易中,交易雙方經(jīng)常會這么約定,股權轉讓協(xié)議簽訂前的債權債務由原股東負責

正如《國家稅務總局關于股權轉讓收入征收個人所得稅問題的批復》(國稅函[2007]244號)所說的,在有些股權轉讓交易中,交易雙方經(jīng)常會這么約定,股權轉讓協(xié)議簽訂前的債權債務由原股東負責,協(xié)定簽訂后新孳生的債權債務由新股東負責。

對于股權收購中,被收購企業(yè)股東承擔被收購企業(yè)負債的問題,我們在第一篇文章中就闡述了。那接下來這一篇文章,我們就不考慮負債承擔,專門來談談在股權收購交易中,如果原股東負責清收被收購企業(yè)債權,如何進行股權轉讓交易的稅收定性。我們把244號文中的兩個問題分開來解決,會便于大家更加清晰地理解244號文規(guī)定背后的原理。

我們假設A公司收購B公司100%股權時,約定在收購協(xié)議簽訂前,B公司的一筆債權(假設其公允價值和賬面價值都是M)由B1公司負責清收。在這種情況下,我們應該如何計算B1公司轉讓B公司股權的股權轉讓所得呢?

我們首先要從雙方針對B公司股權轉讓交易的定價邏輯說起:

1、如果雙方正常進行股權交易,不約定協(xié)議簽訂前的債權由原股東清收,我們假設B公司凈資產(chǎn)的公允價值實際可以劃分為兩部分:第一部分,不包含這筆債權的其他凈資產(chǎn)公允價值,假設為Y。第二部分:單獨這筆債權的公允價值,假設這里是M(賬面價值和公允價值一致)

2、現(xiàn)在雙方約定了股權轉讓協(xié)議簽訂前,一筆債權由原股東B1負責清收。實際上,不管這筆債權的賬面價值是否和公允價值一致(用大白話說就是,這筆債權在B公司賬面是M,不管后期B1后期收回的金額正好等于M還是小于M,都和A公司無關)。那大家的股權轉讓價格肯定就是按不包含這筆債權的其他凈資產(chǎn)公允價值Y來定。

同樣,我們還是要提示一句,股東的資產(chǎn)和被投資企業(yè)的資產(chǎn)也是獨立的?,F(xiàn)在雙方約定,被投資企業(yè)賬面價值為M的債權由原股東B1負責清收,對于B公司而言,有可能存在兩種情況:

1、B公司用價值為M的債權向原股東B1進行股息分配;

2、B公司用價值為M的債權對原股東B1進行減資。

如果是第一種情況,B公司的賬務處理為:

借:盈余公積

未分配利潤(盈余公積、未分配利潤的具體金額根據(jù)實際賬務處理確定)

貸:XX債權 B

如果是第二種情況減資,這里一般不會直接沖減實收資本,賬務處理為:

借:資本公積-資本溢價 B

貸:XX債權 B

如果界定是股息所得,個人股東就需要按照股息、利息、紅利所得繳納20%的個人所得稅。但個人股東B1持有B公司的股權投資的計稅基礎就不變。如果界定是減資,則個人股東取得價值為M的債權不需要繳納個人所得稅,但其持有B公司股權的計稅基礎需要調(diào)減M。

此時,我們回過頭來看國稅函[2007]244號關于債權由原股東清收情況下的股權轉讓所得計算公式(剔除負債承擔的問題):

股權轉讓應納稅所得額=原股東分配取得股權轉讓收入+原股東清收公司債權收入-原股東向公司投資成本

這里,大家看到244號文的公式實際上是沒有考慮B公司的賬務處理來區(qū)分這個由B1股東承擔的債權究竟是屬于股息分配還是屬于減資。直接在計算股權轉讓收入時,將“原股東清收公司債權收入(M)”加入了股權轉讓所得中了。

這里要提醒大家的是,針對個人股東,此時區(qū)分股息分配還是減資最終結果一樣,可以不區(qū)分。正如我上面說的:

如果你認為是股息分配,則B1股東這樣繳納個人所得稅:

1、原股東B1清收公司債權收入M作為股息所得繳納20%的個人所得稅。此時,原股東持有B公司股權的計稅基礎不變;

2、第二步計算股權轉讓所得=原股東分配取得股權轉讓收入-原股東向公司投資成本

如果你認為是減資,則B1股東這樣繳納個人所得稅:

1、原股東B1清收公司債權收入M作為投資成本收回,不繳納個人所得稅,但其持有B公司股權的計稅基礎要減少M;

2、第二步計算股權轉讓所得=原股東分配取得股權轉讓收入-(原股東向公司投資成本-原股東清收公司債權收入)=原股東分配取得股權轉讓收入+原股東清收公司債權收入-原股東向公司投資成本(變換得244號文公司)

由于針對個人股東而言,股息所得和股權轉讓所得的個人所得稅稅率都是20%。我們區(qū)分股息所得還是減資,對于個人股東在這個環(huán)節(jié)繳納的個人所得稅合計數(shù)是不變的。因此,244號文就沒有區(qū)分了。

【特別提醒】

我們?yōu)槭裁刺貏e強調(diào)這個問題,就是要告訴大家《國家稅務總局關于股權轉讓收入征收個人所得稅問題的批復》(國稅函[2007]244號)的公式只是針對的個人股東的個人所得稅。如果B的股東是企業(yè)股東,是不能直接按照244號文的公式來計算股權轉讓所得的。因為對于企業(yè)股東而言,股息所得是免稅的,股權轉讓所得是要繳納企業(yè)所得稅的。所以,我們必須要區(qū)分股息分配和減資行為。

此時,我們要嚴格按照B公司的賬務處理去區(qū)分,這筆債權由B1清收,究竟屬于股息分配還是屬于減資:

1、如果屬于股息分配,則B公司取得的這筆債權M屬于免稅收入,同時不需要調(diào)減B1公司持有B公司股權的計稅基礎:

此時B1公司的股權轉讓所得=股權轉讓收入-原股東B1向B公司的投資成本

2、如果屬于減資行為,則根據(jù)《國家稅務總局關于企業(yè)所得稅若干問題的公告》(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1年第34號)的規(guī)定:投資企業(yè)從被投資企業(yè)撤回或減少投資,其取得的資產(chǎn)中,相當于初始出資的部分,應確認為投資收回;相當于被投資企業(yè)累計未分配利潤和累計盈余公積按減少實收資本比例計算的部分,應確認為股息所得;其余部分確認為投資資產(chǎn)轉讓所得。

我們假設減資環(huán)節(jié)M全部減少的是資本公積-資本溢價

則B1公司的股權轉讓所得=股權轉讓收入-(原股東B1向B公司的投資成本-M)

【思考題】

最后,我們也留一個思考題,這個實際上也是244號文存在的一個Bug。244號文的公式實際上暗含了一個假設,就是股東清收回來債權的金額和這筆債權在被投資企業(yè)的賬面價值是一模一樣的。但是,在實踐中經(jīng)常會出現(xiàn)債權減值的情況。比如,有一筆債權,在B公司賬面價值是100,但B1股東后期清收回來的金額只有80。在這種情況下,244號文的公式是否還正確呢?這個債權的損失究竟是在B公司扣除,還是后期在股東層面稅前扣除呢?亦或B公司將這部分債權給B1時是否就要視同銷售確認隱含虧損呢?這個就影響到了244號文的計算公式規(guī)則了。

?
版權所有:南京薪算盤財務管理有限公司 聯(lián)系電話:152-5099-6099 備案號: 蘇ICP備18000456號-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