訪問量:242 | 作者:南京薪算盤財務管理有限公司 | 2021-08-25 04:13:04
01 交易架構首要圍繞交易對手的商業(yè)意圖
一般而言,交易架構都是要優(yōu)先滿足賣家的核心訴求,沒有核心訴求卻待價而沽的賣家靠譜的概率需要打個問號,因為賣家在無壓力狀況下,容易變臉,最終較難談妥。
也就是說,交易架構主要圍繞賣家的核心訴求而搭建,該訴求往往也是轉讓前提。在滿足賣家核心訴求的前提下,如果保證買家盈利、風控過關,其他的事宜都是錦上添花,能否做到主要取決當時的市場環(huán)境和談判人員的水平。
02 交易架構中的重點考慮事項
1、合作方的履約能力
交易架構,一方面是做交易流程,如何順利付錢過戶,另一方面是講究風控,如何保證錢和標的物的安全。
所以首先看的是合作方,如果合作方的資信很好,大企業(yè)、經(jīng)營情況好、老板口碑佳,那么一般履約能力就會比較強,合作的時候就相對放心點,很多風控條款可以適當放寬。比如沒有抵押物的股權轉讓預付款,小企業(yè)肯定不敢給,如果是大企業(yè)也許就能給。
2、盡職調(diào)查出現(xiàn)的風險
盡職調(diào)查、背景調(diào)查都是非常重要的對項目公司及其母公司的履約能力的再確認。暴露出來的每一條風險都必須嚴格對待,并且逐條量化擬定違約條款,直至風險敞口大于賣家的風險擔保能力。
當出現(xiàn)賣家的風險擔保能力(一般為交易未付款及額外擔保物)遠低于風險敞口的時候,其實就是認為交易不成立,要調(diào)整商務條件。
3、交易的可操作性
可操作性分為兩塊,一塊是明顯做不了的流程,這個就是收并購人員的職業(yè)能力了,推進不下去的協(xié)議就是廢紙一張,另一塊就是要考慮我方對交易的控制力,如果簽了協(xié)議后面一切跟隨著賣家的思路走,而買家除了付錢之外對項目進展情況完全不清楚,相信這場交易就離掉進坑不遠了。
4、買家收益最大化
作為資金方,當首先要確定的就是買家收益最大化原則。一、雖說在商務條件上,各算各的賬,各自確認收益,但還是很有必要保持積極地談判;二是買家收購一般都會支付溢價,而溢價無法進成本,所以要適當做稅籌,這時也要求賣家配合。在地產(chǎn)收并購中,稅籌對對項目最后收益的影響很大。
以下是地產(chǎn)并購各種交易模式下涉及稅收情況:
(說明:“√”表示需要繳納相關稅費,“○”表示相關稅費具有籌劃空間,“×”表示無需繳納相關稅費)
5、項目進入及退出限制
這個可能在產(chǎn)業(yè)、城市更新項目的時候考慮更多,比如產(chǎn)業(yè)項目主體及使用要求,城市更新項目股權轉讓限制,前期融資或其他交易文件限制,以及能否通過特定擔保方式降低風險。
6、是否涉及國有、集體資產(chǎn)的公開交易要求
通常,涉及國有企業(yè)、集體企業(yè)名下土地使用權轉讓的(含以土地使用權為條件進行的合作建房),必須在公開交易平臺進行,否則無法辦理產(chǎn)權變更登記或者他項權利登記手續(xù)。
如深圳市2016年6月4日印發(fā)的《關于建立健全股份合作公司綜合監(jiān)管系統(tǒng)的通知》,即要求深圳各區(qū)要將股份合作公司集體資產(chǎn)交易納入市、區(qū)公共資源交易平臺統(tǒng)一實施和監(jiān)管,將集體用地合作開發(fā)建設、集體用地使用權轉讓和城市更新等資源交易項目納入集中交易范圍;各區(qū)要在2016年6月30日前制定股份合作公司綜合監(jiān)管系統(tǒng)建設方案,完成各項準備工作,并在2016年8月31日前投入實際運行。
03 交易架構中的其他需考慮事項
由于企業(yè)都有自己關注的點,在設計交易結構的時候要審慎行事。同時,為確保項目的有效推進,交易架構設計時也需考慮其他幾點:
1、要約定風險由合作方量化包干并承擔責任,配合資金支付,風險事項處理完畢之后再多退少補結算支付轉讓款,這種其實就是壓著轉讓方干活,干成了分錢,干不成扣錢,就如同上文講的,就效率而言,轉讓方去處理風險事項,效率會更高,這也算分工的一部分。
2、做交易架構的時候,一定要極端重視自有資金的收益能力,每筆轉讓款的支出都要錙銖必較,墊款是大忌諱,不要無謂的墊資,不得不墊資的時候,也要給對手以非常大的履約壓力。有些公司很有意思,有些共管資金或者保證金都要操作項目的經(jīng)辦人及經(jīng)辦區(qū)域公司的領導自己出,讓操作人員自己感受到壓力。
3、交易架構的設立就是為了趨利避害,順利把錢付了,把權屬過戶了,干干凈凈明明白白。所以原則上不允許有敞口的風險,也不允許有不接地氣或者似是而非的操作,把風險閉口的意義就是能量化,能講清楚最多要損失多少金錢、要耽誤多少時間,并把金錢和時間上的損失明確賣家是不是要承擔,逐條明確違約責任。
4、所有的交易結構都不能和項目開工建設相對抗。
04 測算注意點
收并購的土地款中要包含轉讓方的收益要求(也稱溢價),大部分轉讓方要求的收益都是沒有發(fā)票的,比起招拍掛,就測算難度來看,收并購難度要高一些。
01、項目公司層面的凈利潤計算
第一步先計算項目公司層面可獲得的凈利潤,因為當售價、建安成本等大數(shù)框定后,該數(shù)值只與僅和可入賬的土地有票成本有關,相對是一個較為準確的數(shù)值。
所有的老股東、新股東的收益都來自于項目公司層面的凈利潤,所以項目公司層面的凈利潤確定后,就基本上可以明確收益的總量。
02、計算溢價
因為收購方的凈利潤等于項目公司凈利潤減去溢價,溢價就是項目公司成本中的無票部分,都是需要從凈利潤中扣除。但是溢價又分為兩塊,一塊是轉讓方的收益,另一塊是項目公司支出中的無票成本,比如罰款或者土地滯納金等。
無票的溢價越高,收購方的收益越低。
03、指標失靈
收并購項目中的凈利潤率指標經(jīng)常處于失靈狀態(tài),因為傳統(tǒng)招拍掛項目的凈利潤率很明確就是,凈利潤額/含稅總銷售額,但是收并購項目的凈利潤率如果只是用收購方凈利潤額/含稅總銷售額的話可能會有很多偏差,比如股權合作項目不同股同權出資,比如有很多回遷銷售額做大銷售額的。如果用IRR,又因為稅收額度非常大,在后期清算稅費的時候容易變化,也容易指標失靈。
所以在指標的選擇中,收購方的凈利潤額是一個較為確定的數(shù)字??梢钥紤]計算股東回報率,即股東的凈收益/股東投入(股東投入資金峰值)來計算股東投入自有資金的收益情況,進一步可以考慮年化回報,此外可以計算股東投入產(chǎn)出IRR來判斷。
04、可比招拍掛低價
鑒于指標失靈,所以也可以考慮將收并購的地價還原成可以比較的招拍掛地價,并與招拍掛市場價格進行對比,也符合收并購的核心邏輯:比招拍掛市場拿地便宜。
還原的辦法:以收并購項目的股東凈收入為定額指標,在售價、成本不變的情況下,倒推地價可全部入賬的招拍掛成交價格。
05 風險管理注意點
在評估收并購風險的時候,對風險的洞悉度足夠的話,就算是轉讓方不承擔任何責任義務的現(xiàn)狀轉讓,收購方也能做到胸有成竹。
風險量化到什么程度才算合適?
01、洞悉風險需要的時間
以動遷為例,動遷時間的不可預見性很強,如果轉讓方表示大概1年內(nèi)能動遷完畢,那必須簽進協(xié)議中;超過1年轉讓方不愿意承擔違約責任,那也請轉讓方給一個他覺得沒問題能夠兜底的時間,2年、3年都行,當然收購方的商務條件和測算也要隨著轉讓方的承諾而調(diào)整。
02、洞悉風險能帶來的損失
再以動遷為例,如果轉讓方說了一個大致的數(shù)字,那收購方可以請他簽入?yún)f(xié)議中,進行包干制,賺了都是轉讓方的,少了轉讓方要補,看對方愿意承擔多少,收購方鎖定成本,否則這一塊就敞口了,一收不住就容易造成損失。
03、洞悉合作方對其承諾風險事項到底有沒有擔保能力
很多風險能不能量化是一件事情,但是量化完畢之后,根據(jù)常規(guī)的洽談結果,大多數(shù)情況下這些風險都是需要轉讓方去承擔的,這個時候就也要講清楚合作方有沒有擔保能力,如果沒有擔?;騼陡兜哪芰?,其實這些風險都是敞口的,最后還是要由收購方去承擔。
比如說某項目已經(jīng)資不抵債,就算計算溢價也就剛好把債務還清,項目的轉讓方已經(jīng)失信,不再具備支付能力,那所有的風險事項就算轉讓方有意愿承擔責任,也沒有能力兌付可能有的違約賠償,所以對他承諾事項的違約條款基本上是有效卻無意義的,因為就算打官司也沒有錢賠付。
常規(guī)規(guī)避辦法
風險要盡量暴露,其次趨利避害。但世界上沒有一份萬能條款組合可以做到將風險全部消滅,能做的只是和商務條款進行聯(lián)動,獲得風險轉移或者降低自身風險的籌碼。風險是項目公司的風險,本質(zhì)上而言,風險就是個零和博弈,不是轉讓方承擔就是收購方承擔,不是扣轉讓方的錢就是扣收購方的錢。
但是風險又是會通過主動梳理去降低甚至消滅的,關鍵看人的努力,有人沉下心去努力梳理努力解決,相信風險總是有解決途徑,但是從效率而言,轉讓方去做這些事情,效率會更高。
所以常規(guī)的規(guī)避辦法有三類:
01、資金上,不付錢就沒有風險
對于收購方而言,自己的風險就是付了錢得不到應得的權益,那么換句話講,不付錢就算什么都得不到也不損失。所以把付款周期延長,是對付一切風險的最好辦法。
02、決策上,事情講的越清楚,決策依據(jù)越充分,風險越小
講清楚的風險,并不是真正的風險,而是浮動的成本事項,算賬時候充分考慮進去,其實就算是現(xiàn)狀轉讓也沒有不妥。
決策的依據(jù)很大程度上依賴于測算,如果測算準確,決策也準確。大家所擔心的風險,往往是測算中沒有算進去的成本,所以突然增加的成本會讓測算利潤由正轉負,如果講清楚了其實就沒問題了。
03、架構上,風險由合作方量化包干并承擔責任,配合資金支付,風險事項處理完畢之后再多退少補結算支付轉讓款
這種其實就是壓著轉讓方干活,干成了分錢,干不成扣錢,就效率而言,轉讓方去處理風險事項,效率會更高,這也算分工的一部分。
06 結語
目標公司轉讓項目或股權原因有很多,有的企業(yè)為了剝離不良資產(chǎn),有的企業(yè)因為資金兌付壓力加大,有的企業(yè)則是為了調(diào)整市場布局,有的是資金鏈緊張融資困難。另外,業(yè)務發(fā)展方向的調(diào)整均會引發(fā)“非主營”項目的轉讓。